- · 《大众投资指南》刊物宗[05/29]
- · 《大众投资指南》征稿要[05/29]
- · 《大众投资指南》投稿方[05/29]
- · 《大众投资指南》收稿方[05/29]
- · 《大众投资指南》栏目设[05/29]
关注“就业破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浙大CRPE首席教授 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幅度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率与就业创造率的强弱 “十三五”开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若不是说相当严峻,至少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浙大CRPE首席教授 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幅度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率与就业创造率的强弱 “十三五”开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若不是说相当严峻,至少可以说是极不乐观的。所有数据中,三个最值得关注: 第一个是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双双大幅度跳水。两个月累计出口下降13.1%,进口下降11.8%。其中2月份出口降幅超过1/5(20.6%),几乎要赶上2009年2月份创造的降幅(25.7%)。要知那是全球金融危机浪潮最汹涌之际,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受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袭击而近乎停摆。这一次收缩如此之大多半令人不可思议,因为世界经济还在增长,中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经济多数都在增长。最不可思议的是进口,情理上说,农历新年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季,大众购物热情最高,消费需求暴增,进口消费品需求当会大增,岂料进口收缩幅度依然很大。 第二个是民间投资。上年12月份增幅还略超过10%,开年两个月猛跌到6%,不及去年头两个月增幅的一半,去年头两个月民间投资增幅14.7%。这后面的寓意多半反映了“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际状态。“双创”主要发生在民营那块,民间投资的收缩多半意味着双创实际进程并不那样乐观。 第三个是物价。在出口大幅度收缩、工业品出厂价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3%,环比增幅高达1.6%。虽然和几大新兴经济体相比不算高,但在全球核心经济体中算是最高的了。目前美国通胀率1%左右,欧盟、日本都在遭遇通缩,消费者价格负增长。目前我国CPI虽然还在可控范围,但对通货膨胀抬头需要特别警惕。个中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双松”的宏观政策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保持宽松的态势。“双松”政策持续的前提是低物价,通货膨胀一旦抬头,将极大地限制两大宏观政策的运作空间,尤其是货币政策运作空间。 2016年,“供给侧改革”要动真格。学界最初有一种认识,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供应学派革命相类比。官方的解释与行为表象逐渐显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供给边的结构调整。上世纪80年代美国供应学派革命最大的动作是减税和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减税最大的效应是创造了廉价资本,后者促成了大众投资热情的高涨,催生了“新经济”和IT革命,硬生生将美国经济拖出了滞胀的泥淖。整个过程中,就业机会持续增长,失业率持续下降。仔细琢磨这一次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重头是关停并转,压缩过剩行业与过剩产能,靠的依然是行政干预,官方的说法虽然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但现实中的压缩产能几乎全赖政府去压。无论怎样去做,如果真的动了真格,一大结果当是结构性失业。 关于结构性失业,西方经济学界有个新的概念,叫做“就业破坏”。所谓就业破坏,就是原有就业岗位的消失。这由两个层面的调整直接引出:一个是产业与行业层面的结构调整。旧的行业收缩了,就业自然减少。另一个是企业层面的市场优胜劣汰。市场竞争下,低效率与决策失误的企业破产,这些企业的就业机会自然消失。与就业破坏同时发生的,是“就业创造”。所谓就业创造,就是新职业与新的就业机会的产生。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经济体,上述两种现象始终存在。但一般情形下,经济下行时就业破坏率大于就业创造率;经济上行时则相反,就业创造率大于就业破坏率。有研究揭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就业破坏率大约为14%,就业创造率大约为17%。“前金融危机”10数年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5%和17.5%。这两个时段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创新不断。金融危机突然袭来,就业破坏率骤然上升,就业创造经过短暂的停止后才缓缓跟进。 笔者以为,观察接下去中国式供给侧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幅度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率与就业创造率的强弱。客观地来说,要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必须承受较高的就业破坏率,而经济与产业若真正发生着实质性结构变化,就会有较高的就业创造率。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浙大CRPE首席教授 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幅度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率与就业创造率的强弱 “十三五”开年两个月的经济数据若不是说相当严峻,至少可以说是极不乐观的。所有数据中,三个最值得关注: 第一个是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双双大幅度跳水。两个月累计出口下降13.1%,进口下降11.8%。其中2月份出口降幅超过1/5(20.6%),几乎要赶上2009年2月份创造的降幅(25.7%)。要知那是全球金融危机浪潮最汹涌之际,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受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袭击而近乎停摆。这一次收缩如此之大多半令人不可思议,因为世界经济还在增长,中国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经济多数都在增长。最不可思议的是进口,情理上说,农历新年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季,大众购物热情最高,消费需求暴增,进口消费品需求当会大增,岂料进口收缩幅度依然很大。 第二个是民间投资。上年12月份增幅还略超过10%,开年两个月猛跌到6%,不及去年头两个月增幅的一半,去年头两个月民间投资增幅14.7%。这后面的寓意多半反映了“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际状态。“双创”主要发生在民营那块,民间投资的收缩多半意味着双创实际进程并不那样乐观。 第三个是物价。在出口大幅度收缩、工业品出厂价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2.3%,环比增幅高达1.6%。虽然和几大新兴经济体相比不算高,但在全球核心经济体中算是最高的了。目前美国通胀率1%左右,欧盟、日本都在遭遇通缩,消费者价格负增长。目前我国CPI虽然还在可控范围,但对通货膨胀抬头需要特别警惕。个中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双松”的宏观政策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保持宽松的态势。“双松”政策持续的前提是低物价,通货膨胀一旦抬头,将极大地限制两大宏观政策的运作空间,尤其是货币政策运作空间。 2016年,“供给侧改革”要动真格。学界最初有一种认识,将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供应学派革命相类比。官方的解释与行为表象逐渐显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供给边的结构调整。上世纪80年代美国供应学派革命最大的动作是减税和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减少。减税最大的效应是创造了廉价资本,后者促成了大众投资热情的高涨,催生了“新经济”和IT革命,硬生生将美国经济拖出了滞胀的泥淖。整个过程中,就业机会持续增长,失业率持续下降。仔细琢磨这一次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重头是关停并转,压缩过剩行业与过剩产能,靠的依然是行政干预,官方的说法虽然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但现实中的压缩产能几乎全赖政府去压。无论怎样去做,如果真的动了真格,一大结果当是结构性失业。 关于结构性失业,西方经济学界有个新的概念,叫做“就业破坏”。所谓就业破坏,就是原有就业岗位的消失。这由两个层面的调整直接引出:一个是产业与行业层面的结构调整。旧的行业收缩了,就业自然减少。另一个是企业层面的市场优胜劣汰。市场竞争下,低效率与决策失误的企业破产,这些企业的就业机会自然消失。与就业破坏同时发生的,是“就业创造”。所谓就业创造,就是新职业与新的就业机会的产生。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经济体,上述两种现象始终存在。但一般情形下,经济下行时就业破坏率大于就业创造率;经济上行时则相反,就业创造率大于就业破坏率。有研究揭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就业破坏率大约为14%,就业创造率大约为17%。“前金融危机”10数年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5%和17.5%。这两个时段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创新不断。金融危机突然袭来,就业破坏率骤然上升,就业创造经过短暂的停止后才缓缓跟进。 笔者以为,观察接下去中国式供给侧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观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幅度的一个重要法眼是就业破坏率与就业创造率的强弱。客观地来说,要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必须承受较高的就业破坏率,而经济与产业若真正发生着实质性结构变化,就会有较高的就业创造率。
文章来源:《大众投资指南》 网址: http://www.dztzznzzs.cn/qikandaodu/2020/0529/334.html
上一篇:汽车:互联网二手车市场空间超万亿
下一篇:蚂蚁金服:大众理财的“四个现代化”